温宁安:“始终保持理性,依靠对于角色的理解,以及精心设计的技巧,来扮演角色。”
张俊秋点头,温宁安的回答中规中矩,并没有错。从狄德罗到法国演员哥格兰,在表现派的观点中,演员有“两个自我”,第一自我就是演员本身,处于支配地位,第二自我是创造物,应被第一自我完全控制。
而温宁安的短板,在于过分专注对于技巧的设计,忽略了体验和理解角色这个过程。
“就算是表现派,也要体验角色感情,试图理解角色。”张俊秋问,“你为什么没有更偏好体验派呢?”
温宁安想,因为这世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。
打个比方,今天的角色是扮演遭冷眼的乞丐,敬业的演员衣衫褴褛上街乞讨三个月,所体验到的情绪,是乞丐本人真实的情绪吗?温宁安认为不是,人离不开“本我”,再怎么体验,身上总有自己的影子,还不如依靠大量的精细技巧,精准控制舞台上的另一个我。
“技巧只能保证你不出错,如果想更上一层,那就要去试图理解和体验角色。”
技巧人人可以学会,演得多了,就变成浮于表面,比如温宁安。
“你演《玩偶之家》前,有看过鲁迅和曹禺对娜拉的评价吗?”
“没有。”
“不妨看一看,演员能走多远,就看她对剧本人物的理解程度。而理解力的提升,仰赖大量知识摄入与思考。”张俊忽然问,“宁安,你有考虑过继续读书吗?”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hehe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