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国子监里的学生教习都在辟雍听讲,或在号舍里休息,江蓠带着杜蘅顺畅无阻地经过碑林,走到彝伦堂,只有一个看门的,见她衣着不凡,带着跟班,许又是哪位贵妇来探看家中小辈的斋室,就放了行。这些斋房建得古朴大方,窗明几净,有专门的琴室、茶室、棋室、画室,桌上摆着沙盘、炭笔、木板,真是样样俱全,但凡读书人见了就没有不羡慕的。
杜蘅也叹道:“我也是第一次来,这条件比朔州的官学要好多了,我那时候要是在这样的屋里上课,还用得着跟大人东奔西跑吃苦吗。”
“你家大人读了书,不也东奔西跑地吃苦。”江蓠想起一事,问他:“他既然能中解元,考了秀才后应是有贡生名额的,家里怎么不让他来国子监读书?”
杜蘅道:“大人考秀才的时候才十岁,老爷官位低,夫人又是教坊司出身,怕他受同学欺负,没舍得让他去京城,就在璧山县学里又读了四年。他中解元后,老爷夫人都乐疯了,在县里横着走,县令见了老爷都作揖。”
江蓠点头道:“还是爹娘想得周全,直隶省的解元可比永安省的解元难考多了,全是什么四岁背《诗经》、七岁背《国语》、八岁出诗集的怪胎,若你家大人在国子监读书,那不得寝食难安吗?好好的文曲星下凡,变成渡劫。”
杜蘅:“……倒也不至于。”
两人又去西面的号舍,先生们的住所和学生们在不同的院子里,从外头看要宽敞些,学生的有两人一间,有四人一间,格、致、诚、正是给四品官以上的子孙住的,可以带伴读,另有天、地、人等十八号给普通监生居住,陈设要次些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hehe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