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唐。
白居易亦是面露感慨:“当日李白因永王之罪被捕入狱,时人皆说李白可杀,子美偏道‘吾意怜其才’,后来李白长流夜郎,子美不知他已被赦还,日日忧虑竟以致入梦,其情若此,实乃感人。‘千秋万岁名,寂寞身后事’之句,每每读来都让人落泪啊!”
“是啊,”元稹点点头,“‘三夜频梦君,情亲见君意’,李杜虽交游尚短,但知交倾盖,《梦李白二首》,便是二人情谊的见证。诗中所书,确实只有子美,才懂得太白。”
开成年间。
李商隐一边感动于李杜二人的感情一边寻思,是不是给杜牧也写封信?他们明明与前代两位如此伟大的诗人同姓,却没有发展出如那两位诗人一样的友情,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!
北宋。
苏轼道:“唐人知交,有李杜、元白、刘柳,而李杜元白记梦之作,更见情谊深厚。”
“‘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。’元白记梦之作,或许有效法于杜诗也未可知。”苏辙回答道。
苏轼一笑:“诗可效法,情却不可效法。”
元白的友谊,也是文坛的一段佳话。
【诗人总是天真的,理想主义的心灵让李白无暇顾及现实的规则,但我们仍然要感谢这样的“悖论”,因为前代可能容得下一个纵横家,但容不下一个天才的诗人,是大唐的繁盛,大唐的蓬勃,才孕育出那样一个李白,昂扬的时代需要歌手,李白就是那样一个歌手。】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hehe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