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还有一首登临诗,说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万方多难、万家忧乐,一齐到了心头,所以夔州登高,写下“万里悲秋”这样“艰难苦恨”的诗句,就是极为自然的了。
了解这漫长的一段,我们再来将《望岳》与《登高》做一个对比总结。】
两首诗分列两边,一短、一长,一张扬、一沉痛,就这样冲击着水镜下的众人。
【老来登高仍赋诗,少年豪情终不再。这种不再的背后,是李唐王朝沉痛的家国动乱。】!
第40章 登高7
夔州。
一滴浑浊的泪砸在杜甫的衣襟上,接着是两滴、三滴……这个年迈的诗人,一生为亲朋、为百姓,为大唐流过无数次泪,却从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悲伤。
他想起当年在兖州重逢时,故友李白戏赠给自己的一首诗:
饭颗山头逢杜甫,顶戴笠子日卓午。借问别来太瘦生,总为从前作诗苦。
李白以这样一种戏谑的方式,叙说离别之情。此事之后,两人再未相见。彼时他们俱是对这首“作诗苦”一笑置之,可曾想到,此后许多年,自己竟真的为诗消减身形、搔断白头?
杜甫以手掩面,嘴唇轻颤着念念:“借问别来太瘦生,总为从前作诗苦……”
宋朝,汴京。
李煜独自凭栏,听水镜讲他早已熟稔于心的老杜诗句,神色凄惶。从少年《望岳》到老来《登高》,凌云诗笔下,俱是国家血泪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hehebook.com
(>人<;)